近日,经自治区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自治区民委公布了2023年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其中,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荣获2023年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此项荣誉的获得离不开自治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是学校各族师生戮力同心、共同奋斗、携手共创的成果。 坚持“三个一”,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深化“四融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 精神家园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宣传教育广泛融。采取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集中教育学习、主题党(团)日等形式,利用开学第一课、国旗下宣讲、开学/毕业典礼等活动,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共识,让“三个意识”“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入脑入心。二是教育教学深度融。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校领导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听课、讲课,推动思政课建设。常态化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应用。开展“诵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诗歌朗诵暨情景剧表演、“奔跑的文字 跳跃的诗词”语言文字挑战赛等活动,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投入135.5万元建成普通话测试站和训练站,面向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普通话测试2万余人,学生获证率达86%。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学生表达能力强了、普通话标准了、就业机会多了,对中华文化认同更加深刻。三是携手同心全面融。深入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全校505名教职工与2027名学生结对交友,累计开展民族团结融情实践活动500余场次,帮办实事好事600余件,捐款捐物8万余元。按照各民族、南北疆、州内外混合编排的原则,推进学生混班混宿,让各族师生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实现师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常态化开展鄂博两地民汉学生手拉手活动,2720对学生结对交友,广泛开展同写一封信、同上一堂课、同过一个节、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等活动,两地结对学生逐步成为写过信、见过面、说过话、聊过天的好朋友,带动两个家庭交往交流成为常态。四是传统文化浸润融。结合专业特色,组织各族师生开展“习练一手隽秀好字”“体验一段研学旅行”等“八个一”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激发师生参与积极性。以“经典筑梦向未来”中华经典诵读、专业文化展演、游园观摩体验等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2022年校园文化典型案例《一声阿恰,道出跨越亲情的姐妹》《霞光浸润石榴心》获自治区高校组二、三等奖。 聚焦“五结合”,推进各族师生交往 交流交融 以活动为载体,加强“滴灌式”宣传教育,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基础,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到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所思所想。一是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组织100余名各族师生在州内外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践行核心价值观 ,服务新农村”“三下乡”“丝路新世界,青春中国梦”等社会实践30余场次,通过文艺演出、志愿服务、国情社情调研,引导学生争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践行者。学校被自治区评为社会实践优秀单位,2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1名学生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二是与培树典型相结合。开展“我是一颗石榴籽”、民族团结“抖音”微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评选等活动,选树区、州、校级民族团结先进典型100余人次。充分挖掘身边人、周边事,用鲜活的民族团结故事感染教育师生,用榜样的力量影响人、感召人,潜移默化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创建、争做模范。三是与惠民政策相结合。开展“助学·筑梦·铸人”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及成效,激励学生奋发自强、立志成才、感恩奉献,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四是与就业服务相结合。综合施策、千方百计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2021年、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疆高校前列,州内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均有学生实习和就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五是与家访活动相结合。用温情构筑家校共育连心桥,让幸福温暖常伴左右。组织教职工赴各地州面对面走访学生家庭2000余个,解决家长和学生诉求200余件。通过家访架起家校沟通和联系的桥梁,促进了南北疆之间、家校之间、教师与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共建“六机制”,携手推进提质创优 深化鄂博联谊共促发展,促进两地深度共融,坚持从更高平台、更宽领域深化职业教育对口援疆工作。一是共建区域合作运行机制。建立由湖北省和博州两地教育部门、湖北省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高职院校、博职院共同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对口支援工作,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二是共建办学条件提升支持机制。湖北省累计投入1.09亿元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学校占地面积由531亩增加到1834亩,校舍建筑面积由7.5万平方米增加到33.13万平方米。三是共建“校帮院”帮扶机制。采取“2+10”模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2所本科院校和10所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组团式对口帮扶学校8个二级学院,整体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四是共建人才对口援助机制。湖北省59所本科和高职院校选派21批335人次援疆教师开展“传帮带”,有效促进资源共享和教师专业成长,17名教师获国家和自治区一、二、三等奖。五是共建专业建设培育机制。聚焦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动态调整设置中高职、职本衔接试点专业59个。博州湖北职教园入选自治区第三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当选全国智能供应链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六是共建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国家级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组建“边合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依托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赛里木湖,组建“赛里木湖旅游学院”,形成“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能力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今后,学校党委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内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凝聚学校提质创优发展合力,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博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