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百年初心——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作者:巧力帕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09-22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革命传统教育中筑牢信仰之基,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补足精神之钙,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戍边精神,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感悟戍边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

日前,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40余名学生到博尔塔拉爱国戍边主题教学馆开展了“探寻红色之旅”研学实践活动。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深刻感悟到,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及博尔塔拉各族人民汲取戍边历史经验,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疆”,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胡杨精神、丝路精神、兵团精神,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戍边文化基因,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团学生赵越说:“这次来到博尔塔拉爱国戍边主题教学馆深刻领悟革命先辈奋斗史,汲取了信仰的力量。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要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新疆发展史,讲好新疆故事,增强爱国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追溯信仰之源 瞭望真理之道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9月2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社团学生集中观看红色电影《望道》,教育引导学生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进一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传承革命火种,接续时代使命,奋发拼搏前进。

影片以1920年为起点,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译者陈望道历经动荡变革,始终如其名“望道”一般,“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的一生。电影还记述了其与挚友陈独秀、妻子蔡慕晖、众多青年学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为了真理和革命事业奋不顾身的故事,彰显了一群有志之士“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的热血担当,生动刻画了百年前坚定理想与信仰的有志青年群像。
一声声激励人心的呐喊,一个个不断奔走的身影,一个个革命者逝去的场景……观影结束后,学生仍久久沉浸在电影氛围中,为革命先驱们逆境前行、以笔为戎、以文聚力的激昂人生,面对生死抉择时的勇毅和担当,追寻真理、坚守大道的精神叹服不已。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团学生阿依萨拉·叶尔肯哈孜说:“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废寝忘食,误把墨水当糖吃,留下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这一感人佳话。他的坚定信念,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力量是如此之小,但在真理和信念的指引下,我们可以超越自己,做出惊人的成就。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剧中的每一个人都坚守着自己心中的信仰和热爱,从而被历史和人民铭记。愿我们的心中,也都能多一份坚守自己信仰与热爱的力量。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通过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学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先辈们坚贞、崇高、不朽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优良传统和崇高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书写无悔于时代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