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博共建】跨越八千里,同上思政课
作者:巧利帕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3-11-02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加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推动“校帮院”对口援疆工作走深走实,开花结果。近期,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教学部协同联动,共同开展“鄂博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课堂聚焦“德润青春 挺膺担当”主题,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与理解“何为德?为何立德?立什么德?如何立德?”。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余亦文以两校校训引出“德”的概念,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用典金句和现实案例,深入浅出解析“德”的内涵和重要性;该校公共教学部语文教师王倩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德”深化理解;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巧利帕·外力汗老师用生动的人物事迹和真实的故事以情动人,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的内涵,明确自己应当追求的“德”的方向。最后,3位教师对“如何立德”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总结,为大家阐释怎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结合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引导大家将“德”的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发出时代最强音“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整堂课通过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水润之德、博职院爱国戍边之德和语文课堂中的道德内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道德内涵,明确立德方向,强化道德实践,努力成为知行合一的新时代有德之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立意高远、意趣丛生,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公共教学部党支部副书记陈帅恒讲到:“本堂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兼收并蓄、融汇贯通,增强了思政课堂的吸引力,是一次生动且成功的创新型课堂。今后我们将持续挖掘身边人、身边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作用。”小学教育23102班马艳梅同学说到:“本次鄂博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中,3位老师以不同思维视角同台演绎‘德’的内涵、概念及实施路径,帮助我深化了对‘德’的认识和理解,明白了‘德’之实践无处不在,今后我将在生活中践行之。”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吴晓燕高度评价本次鄂博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她认为:“本次活动中鄂博两地思政资源有机融合,大思政课元素贯穿始终、特色鲜明,互动设计独特新颖,既是鄂博两地协同创新教学理念的完美展现,也是‘校帮院’援疆模式升级版的生动实践,对学校思政教育和公共基础课教学有很大的启示和指导作用。今后两校将围绕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创建和思政品牌打造等多方面进行思考探索和深入实践,推动‘校帮院’对口援疆工作走深走实、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