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 “发声”,让历史 “说话” ——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将思政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近一步利用本地实践教学资源,提升课程育人效果,以有形有效有感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 24 级学生走进博州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牵头组织,活动计划贯穿整个春季学期,覆盖全校六十多个班级近 3000 多名学生。为提升此次实践教学活动的成效,教研室老师们高度重视,认真撰写实践教学方案,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并积极主动与州博物馆沟通对接,从行程安排到讲解内容,从学生分组到安全保障,都做了详尽的部署。

第一批学生在解宏鹏、叶力克西·阿德力江、夏依旦·塔依尔三位老师的悉心组织下,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博物馆的学习之旅。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馆内丰富多样的馆藏文物,深深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他们驻足凝视,仔细聆听讲解,深刻地感受到博州的历史,实则是一部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辉煌史诗,是一部生动展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伟大篇章。

小教 24101 班的胡芯芮同学在实践学习心得中写道:“踏入博尔塔拉自治州博物馆,就像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时空之旅。历史展厅里,古老的青铜器庄重典雅,古朴的陶器带着岁月的痕迹,它们默默诉说着这片土地千年来的风云变幻。民俗展区更是精彩纷呈,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无一不让我真切地领略到多民族文化那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这次参观,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让我对博尔塔拉这片土地充满了深深的热爱,满心期待着下次能再来探寻更多的历史奥秘。”
新能 24101 班的阿依特古丽同学也分享道:“这次参观博州博物馆,无疑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文化盛宴。它不仅让我对博州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更点燃了我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了我探索未知的强烈热情。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传承与发展的智慧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实精神纽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应当积极投身其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研室主任解宏鹏老师说道:“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文物与历史虽无声,却蕴含着无尽的知识与智慧。本次实践教学活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通过触摸文物,学生们能感受到鲜活生动的历史。这种‘行走的 场馆思政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脉络的深刻认知。”

此次博州博物馆实践教学活动,是思政课程教学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它以文物为载体,以历史为教材,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馆校合作”,持续开展此类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学校地址:新疆博乐市塞里木湖路14号
邮编: 833400
党政办: (0909)
2327731 2327980 (传真)
招生就业工作处:
(0909) 2328590 2328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