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人来讲,血液循环是否通畅关系生命安危。对一个国家来讲,互联网是否安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如果说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是“躯体”,那么网络安全是“躯体”的“血脉”,而全民参与是保障“血脉”持续健康运行的“动能”。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安全,推出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等“组合拳”。9月5日,由中宣部等10部门举办的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安徽合肥开幕,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今天,我们置身于“万物互联”的潮流之中,体验VR游戏,使用移动支付应用、感受线上医疗、学习和展览等新场景……我们感受着数字“腾云驾雾”的速度与激情,体悟着网络强国建设的自豪与荣耀,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的困扰与威胁:个人的账号密码存在被盗可能,家庭成员面临电信诈骗风险,在网络直播中可能接收到不法分子的信息……作为新时代网络命运共同体的我们,只求独善其身、不问“网事”的生活显然不切实际,网络安全需要每名网民的托举和努力。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网络安全建设的“前哨后院”,要担起责任,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帮助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如湖南涟源通过“开学第一课”“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加强家庭网络安全教育,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浙江温州做好做优“网络文化节”“阳光发帖”“争做中国好网民”等系列品牌活动,提升家长等群体的网络安全素养。
作为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一环”,互联网平台要履行好社会责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防护机制,为网民安全上网、健康上网保驾护航,尽力守好网络安全建设版图“重要一环”。如短视频平台联合故宫博物院、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故宫知识课堂”等视频产品,让青少年不仅能学习知识,而且能放松身心;蚂蚁集团推出了下一代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安全平行切面体系,帮助相关企业提升安全攻防和治理能力。
作为网络安全建设的“中流砥柱”,有关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网络安全科普和网络安全执法力度,让“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观念像水和空气一样,贴近普通人生活,最终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主办单位精心推出了一部分网络安全新技术、新应用,还面向老百姓开展网络安全科普互动,这正是对“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生动映照。
只有从网民个人到有关部门,都发挥好作用,不缺位、不越位,“网络安全”这条“血脉”,才有足够保障其持续健康运行的“动能”。